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前沿讲座 - 正文
前沿讲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泽先研究员应邀为“研究生创新特色课程”授课

2023年11月03日 作者:文|王靖楠 图|王纪超编辑:侯煜审核:张伶俐浏览量 :

11月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泽先研究员应微生物技术研究院赵广教授和王纪超副研究员邀请,参加“格微致知——研究生创新特色课程”授课,授课题目为《疾病相关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研究院5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部分教师参加讲座。

作为调控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机制,翻译后修饰在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生命活动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因而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刘泽先研究员首先讲解了蛋白质动态的翻译后修饰在生理病理方面的作用,通过收集整合数据资源进行机器学习,开发了磷酸化动态调控数据库和乙酰化位点预测工具,基于此发现了大量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接着,刘泽先研究员表示,当前蛋白质组学数据重复性较低,如何得到稳定可靠的信息是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的关键,其通过蛋白质组数据反映上游调控蛋白的翻译水平,有效地实现了公共组学数据再挖掘,获得了一系列癌症治疗潜在靶点。接着,刘泽先研究员耐心细致的讲解了胃癌检出及治疗的难点,其建立的胃癌液体活检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检出早期胃癌,可实时评估耐药发展,同时鉴定了多个治疗新靶点。最后,刘泽先研究员展示了近期关于人类肠道微生物数据资源整合与数据库构建的工作,为肠道微生物与癌症治疗研究奠定基础,并表示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合作开发单细菌免疫药物。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对相关内容提出了问题,刘泽先研究员一一解惑并展开讨论,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


刘泽先,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201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生物学学士及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以“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一直围绕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功能机制开展生物信息学研究,在修饰调控的数据标准与资源构建和计算软件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并应用到肿瘤相关组学大数据中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与干预策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基金,获“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2019)等项目支持,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以主要作者在Gut、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篇均影响因子大于10,发布软件与数据库10余个,获软件著作权10余项。

相关阅读: